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爱卫办,省爱卫会各成员单位:
2023年以来全球多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疫情较2022年同期大幅上升,尤其是东南亚和美洲地区,登革热疫情形势较去年同期显著上升。今年4月我省伊蚊监测结果显示,11个地市月平均BI为7.14,较去年同期上升11.39%,58个县(市、区)布雷图指数(BI)>5,登革热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助力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和第4届亚残运会顺利召开,现就加强虫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请各地认真贯彻落实。
一、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各地要健全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各负其责、专业机构指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病媒生物防制机制,全面落实防制日常管理、危险因素控制、社会组织动员等职责。爱卫会成员单位要主动把病媒生物防制任务纳入本部重要工作内容,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和行业管理责任,加强组织发动,督促指导,促使各类单位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病媒生物消杀控制和防制设施建设。各街镇(乡镇)要落实以属地为主的管理责任,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村)统一开展消杀、治理和清除病媒生物的孳生场所,完善防制设施,做好监督检查。各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把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爱卫办负责组织、宣传发动、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督促做好科学、绿色、综合、持续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各地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要组织居民做好村(社区)环境卫生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二、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和风险预警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病媒生物监测、信息发布、防控策略研究等,协调保障各级疾控中心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实验设备和条件,要按照省疾控中心印发的《2023年病媒生物监测控制工作要点》附件4“病媒生物实验室设备及耗材配备参考目录”要求,配备相应仪器设备,2023年年底前配备到位。各地要加强监测点建设管理,做好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和风险预警等工作,重点关注登革热等输入性虫媒传染病疫情传播风险,做好风险预警和综合防制。在监测防制过程中发现病媒生物密度突增、种群异常及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等情况时,要及时报告并处置。6个杭州亚运会承办城市要加大监测分析频次。杭州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加强国境口岸病媒生物密度和病原体监测,加强与地方卫生健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沟通协作。
三、落实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
以做好各类环境卫生为基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部署、全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协同推进绿色环境打造新三年专项行动,重点做好水体“六清”措施控制孳生环境,以卫生保洁为手段,建立孳生地长效处理机制,将孳生地清理纳入单位保洁内容。要保障建筑物管线、市政管井和下水道系统设有防范病媒生物侵害的设施,做好社区、重点行业和单位的毒饵站、捕蝇笼、灭蚊灯等防制设施建设,完善重点场所、重点部位“三防”(防蚊、防蝇、防?)设施建设,按照《省爱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亚 (残)运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的通知 》(浙爱卫办 〔2023〕2号)要求,杭州亚运会赛事期间涉及一、二级和三级区域重点单位场所的“三防”设施合格率分别达到98%、95%和93%。卫生健康部门要牵头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监督执法,对违反行为进行处理。
四、提高病媒生物防制专防专控能力
各地要加强对属地单位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培训到相关部门、单位场所、有害生物防治(PCO)公司、乡镇街道、社区干部、社工、保洁人员以及临时招聘消杀人员。要充分汲取三年新冠疫情防控经验,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感染科、血液科、内科等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培训,配备相应检测试剂,对外出旅游归来人员尤其是境外归国人员加强流行病学史询问,做到逢疑必检,提高对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病例早期的临床识别、诊疗和救治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并按照要求进行病例报告。海关应强化港口、机场等口岸工作人员培训,加强进出口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检疫查验力度,关口前移,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各地要组建由辖区爱卫会成员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有资质的病媒生物防制服务机构以及相关单位人员组成的应急控制队伍,做好经费保障、物资储备和技术储备。各地可积极探索将蚊媒孳生地清理纳入物业服务、多渠道组建社区 (村)小区楼道病媒防制队伍等方式,解决基层人力物力财力限制等问题。对监测中发现BI>20的地区,及时发出预警,一旦出现病媒生物侵扰或虫媒传染病等异常情况,由当地爱卫办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孳生地清理及蚊虫杀灭,及时将蚊虫密度控制在BI≤5。有登革热输入病例或本地病例发生的地区,按照《浙江省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疫情调查处置规范(2020版)》及相关技术方案执行。
五、加强病媒生物防制督导检查
各地要积极探索将防制工作纳入智慧城管、“一网统管”等建设管理,开展消杀服务“一呼达”、便民取药“一图清”、密度评估“一键评”等应用场景数字化建设,推动科技赋能病媒防制。各地要层层落实属地监督检查职责,以自查、互查、部门联合督查、党政领导带队督导等多种方式,把防蚊灭蚊措施落实到每个部门(单位)、每个行业、每个小区、每幢房子、每户家庭。要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组织街道社区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主动监测,列出防控问题清单,及时处理。各地爱卫办要结合年度亚运保障进度安排,对亚运会“三圈三级”区域开展督导检查和现场评估,各承办城市加大督查频次和力度,可采取“四不两直”、暗访明查相结合方式。组织专业机构对辖区内病媒生物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消杀作业、使用药物和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效果评估。各镇街和公共场所单位应优先选择服务能力资质等级高、防制能力强、社会信誉高的企业。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强化对辖区内病媒生物服务机构备案管理,督促消杀服务公司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六、加强社会宣传发动
各地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采用各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向群众宣传病媒生物危害及相关传染病防制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和及时就诊意识。拓宽教育宣传渠道,丰富病媒生物“云上科普”、实体场馆、教育基地等阵地建设,健全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和健康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组织社区党员干部、楼道长、青年教师、志愿者、保安、“社区大妈”、“小区大伯”等力量入户开展宣教。结合美丽乡村和未来乡村建设,推广“无蚊村”“无蝇村”“以灭蚊灭蝇为重点的除四害村”建设,鼓励个人和家庭自觉参与除害防病,推动病媒生物向农村延伸。卫生健康、文化旅游、教育、体育、商务、农业等部门要加强联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除害防病活动,各地可积极探索将境外传染病防控健康提醒纳入导游服务常规。要发挥群众对环境卫生状况、虫情鼠害的监督作用,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卫生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要密切关注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避免疫情发生后引起公众恐慌。
附件:省爱卫会成员单位.pdf
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5月11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