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贵州】2025年全省药政工作要点

2025.03.19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全省药物政策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部署,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基层药品管理机制建设,健全药品监测评价体系,完善药师药学服务机制,提升短缺药品联动机制效能,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发展治理,加快构建药品供应保障高质量新格局。

一、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组织开展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评估。围绕患者健康获益、企业持续稳定生产供应、医院规范配备使用等方面,分市(州)开展基本药物制度年度评估,突出基本药物的功能定位,督促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要求配备和合理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研究基层使用基本药物的政策措施。

2.加强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监管。加快补助资金分配拔付,严格补助资金执行管理,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组织对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中央和省级基药补助资金拨付支出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督导。

二、实施基层药品联动服务行动

3.以市(州)为单位建立县域内基层用药采供用报联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省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工作方案》有关要求,坚持与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布局相协同,合力推进相关事项实施,畅通城乡、县乡用药衔接渠道,不断提升基层供药和用药能力。加强政策实施前后效果评估监测,每个市(州)至少提供1个典型案例,督促指导县(市、区)有效落实。

4.建设县域医共体中心(云)药房。依托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每个县统筹建设1个县域中心(云)药房,实行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统一储备调配、统一使用监测、统一药学服务,突出以建设县域药品储分调配云仓库为重点,与药品第三方配送延伸不到乡村服务的品种相衔接,改扩建现有县域医共体内药房为标准化药品储运仓库,建强县乡村药品联动储存分拨、供求监测对接、余缺调度和近效期处置管理体系,提升县域内慢性病、常见病的药品保障水平。县域中心(云)药房建设率达到50%以上。

5.建设县域集中(云)审方中心。坚持“以补整齐乡村、升级县域、贯通市州、全省一盘棋”为目标,统一制定县域集中审方中心建设标准和业务规则,以市(州)为单位强化县域集中审方质控管理,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每个县统筹建设1个县域集中(云)审核中心,通过“系统+药师”双重审方,对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开具的处方进行集中前置审核。

6.启动居民连续用药记录管理机制建设。以患者为主索引,以老、幼、孕、慢性病等人群为重点,通过药学门诊、住院药学监护等渠道,连续动态记录县域内居民在省域内医疗机构就医用药数据(药历)信息,深化基层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优化基层药品使用结构,研究调控药品使用强度,促进科学精准用药,提升居民用药的公平性、可及性、合理性、可负担性的精算评估水平。

三、完善短缺药品应对处置机制

7.提升短缺药品分级应对处置质效。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分级应对处置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做好短缺药品信息分级分类和信息直报工作,市、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原则上5个工作日内组织短缺药品信息核实并完成应对。

8.发挥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会商联动机制作用。定期召开短缺药品联席会议,省短缺药品监测处置办公室认真做好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处置应对工作,会同工信、医保、药监等部门组织开展供求分析和产能评估,制定分类应对措施,优化制定《2025年省级药品储备目录》,编制全省短缺药品监测月报。

9.紧密型医联体建立缺药登记制度。对经审核通过的延伸处方和个性化治疗需求处方,患者在基层就诊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缺药登记,按照临时采购程序配送至登记机构。

四、强化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规范化

10.加强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组织管理。坚持统筹谋划,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加大指导委属委管医院与市州协同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力度,鼓励跨区域多机构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组织制定《贵州省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质量控制指南》。

11.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组织申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项目,遴选8-10个评价主题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在临床用药研发需求评估、调整规范用药目录、细化用药技术指南、提升精准用药水平等方面深化应用。

五、深化药品使用监测结果应用

13.完善药品使用监测工作机制。印发做好2025年药品使用监测的具体安排,省、市(州)、县(市、区)级卫生健康部门及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全国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使用监测管理标准》要求,规范报告药品使用信息,填报率、及时率和处置率均达到100%。

14.深化监测数据分析应用。编制省级药品使用监测年度报告和“十四五”药品使用监测专项分析报告。结合疾病谱、重点人群和公共卫生用药问题,深化儿童、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呼吸和精神卫生等领域药品使用监测专题分析,各市州编研1份疾病别专题报告。

六、优化完善药师药学服务激励机制

15.持续开展药师岗位培训。抓好紧缺人才-药师岗位培训项目,提高参训学员和培训基地专业适配度,加大药师岗位培训基地间交流,加强参训学员培训返岗后管理。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通过定期派驻药师、开展“互联网+药学服务”等方式,整体提升基层药学服务规范化、同质化水平。

16.激励支持医疗机构规范开展药学服务。落实“儿童、精神卫生服务年”部署,重点推进三级妇幼保健医院或儿童医院开设妊娠哺乳药学门诊。开展药学服务绩效评估,打造药师药学服务“金名片”。规范门诊和住院药历应用。激励支持医师药师协同服务,形成1+1大于2的更好健康结局。

17.促进药学服务项目收费提质扩面。推进药学服务项目技术规范有序实施,扩大药学服务项目收费范围,开展药学门诊、住院药学监护、处方审核调剂等药学服务全成本构成调研。评估药学服务收费政策实施效果,研究与医院药事服务成本核算相匹配的价格薪酬机制。

18.继续开展“健康贵州·药师同行”活动。组织开展药物政策宣讲、科学合理用药、药学科普宣传、岗位教育培训、促进药学服务等活动内容,促进优质药学服务下沉基层,提高药师队伍素质和药学服务水平,鼓励将药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提供长期处方管理和居家药学服务。

19.探索实施国家银龄药师行动计划。整合多方资源,重点提升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老年慢病患者和妊娠哺乳、婴幼儿人群规范用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