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关于印发《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阁)建设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试行)》的通知-宁卫中医﹝2021﹞2号

2021.06.02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宁卫中医﹝2021﹞2号

各区卫生健康委,江北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相关要求,提升我市基层中医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加快捷、方便、适宜、有效的中医药医疗服务,通过对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阁)建设标准相关课题研究结果,制定了《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阁)建设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区参照执行。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

2021年5月31日

 

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综合服务区

(中医阁)建设基本标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医综合服务区指医疗机构内开展中医药服务的诊疗区,具备中医药卫生人员、设施设备、信息化等卫生资源。为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综合服务区的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简、便、廉、验、效的中医药服务,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综合服务区的基本建设和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价。

 第三条  中医综合服务区的设置,应当体现中医药特色,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 中医综合服务区设置

 第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必须设置中医综合服务区,区域面积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小于30平方米、村卫生室不小于20平方米。

 第五条 中医综合服务区应在醒目位置悬挂“中医阁”牌匾,牌匾样式可按本地特点统一要求;有中医药文化宣传橱窗、中医药文化墙、中医药宣教处方等。

 第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应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第三方签订中药饮片代煎配送协议;配备中成药品种不少于30种;配备 5种以上中医诊疗和康复设备(中医诊疗设备配备详见附表1)。

第三章 中医药服务

 第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西会中”的乡村医生。非中医类别医师每年须定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 40 学时。

 第八条  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等项目中的4类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中医医疗技术目录详见附表2);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20%以上;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2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3%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数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5%以上。

 第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重点人群实施2种以上中医药健康管理;每年开展不少于4场(次)的中医药科普宣教活动,宣传资料中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宣传资料内容。

 第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接入并使用中医健康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效率和质量。

 

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中医综合服务区

(中医阁)建设推荐标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医综合服务区指医疗机构内开展中医药服务的诊疗区,具备中医药卫生人员、设施设备、信息化等卫生资源。为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综合服务区的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诊疗、康复等服务,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和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价。

 第三条  中医综合服务区的设置,应当体现中医药特色,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 中医综合服务区设置

 第四条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必须设置中医综合服务区;执业许可项目须包含中医科目。区域面积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小于40平方米、村卫生室不小于25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机构,其中医综合服务区的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20%。

 第五条  中医综合服务区应在醒目位置悬挂“中医阁”牌匾,牌匾样式可按本地特点统一要求;有中医药文化宣传橱窗、中医药文化墙、中医药宣教处方等。

 第六条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应配备8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中医诊疗设备配备详见附表1);中成药品种配备分别不少于40种和35种。中医综合服务区应当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冷藏柜等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药饮片分别不少于100种和80种。

第三章 中医药服务

 第七条  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2名医生,其中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乡村医生且以中医药服务为主。非中医类别医师每年须定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 40学时。

 第八条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敷熨熏浴、中医微创等类别中的6类8种以上中医药服务技术,其中提供中药饮片服务为必备项(中医医疗技术目录详见附表2)。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0%以上;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3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5%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数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10%以上。

 第九条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重点人群实施3种以上中医药健康管理;每年开展不少于8场(次)的中医药科普宣教活动,宣传资料中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宣教内容。

 第十条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通过医联体、医共体等形式开展中医特色科室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临床疗效;结合现代物理疗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第十一条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接入并使用中医健康信息平台,探索基于中医药服务安全基础上的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附表1:

中医阁中医诊疗设备配备参考表

分 类

设备名称

诊断设备

中医四诊设备、中医体质辨识设备

针疗设备

各类针具、电针治疗设备

灸疗设备

灸疗器具、艾灸仪

中药熏洗设备

中药熏洗设备、中药离子导入设备、中药雾化吸入设备、中药透药设备

牵引设备

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多功能牵引设备

治疗床

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多功能治疗床

中医光疗设备

中医光疗设备

中医超声治疗设备

中医超声治疗设备

中医电疗设备

高频治疗设备、中频治疗设备、低频治疗设备

中医磁疗设备

特定电磁波治疗设备(TDP神灯)

中医磁疗治疗设备

中医热疗设备

蜡疗设备、热敷(干、湿、陶瓷)装置

中药房设备

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药戥、电子秤

煎药室设备

中药煎煮壶(锅)

煎药机(符合二煎功能,含包装机)

康复训练设备

训练床、训练用阶梯、平行杠、姿势镜等

 

 

附表2:

中医阁中医医疗技术目录

技术类别

技术名称

针刺类技术

毫针技术、头针技术、耳针技术、腹针技术、眼针技术、手针技术、腕踝针技术、三棱针技术、皮内针技术、火针技术、皮肤针(梅花针)技术、芒针技术、鍉针技术、穴位注射技术、埋线技术、平衡针技术、醒脑开窍技术、靳三针技术、浮针技术、贺氏三通技术、电针技术、针刺麻醉技术、鼻针技术、口唇针技术、子午流注技术、灵龟八法技术、飞腾八法技术

灸类技术

麦粒灸技术、隔物灸技术、悬灸技术、三伏天灸技术、天灸技术、温针灸技术、热敏灸技术、雷火灸技术

刮痧类技术

刮痧技术、撮痧技术、放痧技术

拔罐类技术

拔罐(留罐、闪罐、走罐)技术、药罐技术、针罐技术、

刺络拔罐技术、刮痧拔罐技术

中医微创类技术

针刀技术、带刃针技术、水针刀技术、钩针技术、刃针技术、长圆针技术、拨针技术、铍针技术

推拿类技术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脏腑推拿技术、关节运动推拿技术、关节调整推拿技术、经穴推拿技术、导引技术、小儿推拿技术、器物辅助推拿技术、耳鼻喉擒拿技术、膏摩技术

敷熨熏浴类技术

穴位敷贴技术、中药热熨敷技术、中药冷敷技术、中药湿敷技术、中药熏蒸技术、中药泡洗技术、中药淋洗技术

骨伤类技术

理筋技术、脱位整复技术、骨折整复技术、夹板固定技术、石膏固定技术、骨外固定支架技术、牵引技术、练功康复技术

肛肠类技术

挂线技术、枯痔技术、痔结扎技术、中药灌肠技术、

注射固脱技术

其他类技术

砭石治疗技术、蜂针治疗技术、中药点蚀技术、经穴电疗技术、经穴超声治疗技术、经穴磁疗技术、经穴光疗技术、揉抓排乳技术、火针洞式引流技术、脐疗技术、药线(捻)引流技术、

烙法技术、啄法技术、割治技术

 

 

附表3:                

 中医阁建设基本标准与推荐标准(简表)

分类

基本建设标准

推荐建设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

中医综合服务区面积

≥30㎡

≥20㎡

社区卫生服务站≥40㎡、村卫生室≥25㎡;业务用房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机构,其中医综合服务区的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20%。

医生

≥1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

≥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西会中”的乡村医生

≥2名医生,其中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1名乡村医生,且是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

中药饮片提供

与第三方签订中药饮片配送代煎协议

中药饮片≥100种

中药饮片≥80种

中成药

≥30种

≥40种

≥35种

中医设备

≥5种

≥8种

中医服务技术

≥4类6种

≥6类8种,且必须提供中药饮片服务

中医诊疗

与处方

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20%以上;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2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3%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数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5%以上。

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0%以上;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3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5%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数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10%以上。

健康管理

对重点人群实施2种以上中医药健康管理。

对重点人群实施3种以上中医药健康管理;

健康宣教

每年开展不少于4场(次)的中医药科普宣教活动,宣传资料中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宣传资料内容。

每年开展不少于8场(次)的中医药科普宣教活动,宣传资料中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宣教内容。

康复服务

--

通过医联体、医共体等形式开展中医特色科室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临床疗效;结合现代物理疗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信息化建设

接入并使用中医健康信息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中医药服务效率和质量。

接入并使用中医健康信息平台,探索基于中医药服务安全基础上的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药品配送等网络中医医疗服务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