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免疫预防】儿童疫苗不良反应的正确处理

2017.05.15
北京市疾控中心

1、接种疫苗后儿童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需要注意哪些异常反应?

不良反应可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每一种疫苗说明书均标注了不良反应的内容。

一般反应:是指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可以表现为全身性一般反应:包括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适等情况,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当发热>37.5℃或发热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时,须及时就诊。也可表现为局部性一般反应,如,接种局部出现红肿伴疼痛,红肿范围通常不大,一般24~48小时逐步消退。红肿直径和硬结<1.5cm,一般不需处理;红肿直径和硬结为1.5~3cm,可用干净毛巾先冷敷,待仅有硬结时可改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红肿和硬结直径≥3cm,应及时就诊。接种卡介苗出现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

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由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和受种者个体因素引起,通常发生率处于罕见或极罕见水平,主要有过敏反应、无菌性脓肿、热性惊厥等。当发生异常反应时,需要及时医治,绝大多数异常反应经过治疗后不会遗留永久性损害。

            



2、如何避免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

接种疫苗后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很重要。首先留观30分钟,观察孩子是否会发生极罕见的急性严重过敏反应,以便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所有接种门诊都备有急救药品和设施,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医生会及时处理和救治。其次,需要家长确认是否已经了解了本次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并留存了咨询电话号码。同时也要记住,接种疫苗后当天,不要给孩子洗澡,以避免注射针眼感染;也不要给孩子吃新的辅食,以避免出现可疑不良反应时,干扰判断发生的原因。

一旦发现,疑似严重异常反应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同时告知接种单位,获得必要的支持服务。实践证明绝大多数疑似严重异常反应的发病原因与接种疫苗无关,仅是发病时间与接种时间偶合,这种情况被称为偶合事件,不属于异常反应。

         



3、现在疫苗越来越多,接种那种疫苗能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

接种联合疫苗可以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在疫苗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联合疫苗具有能增加可预防疾病的种类、提高免疫持久性、减少接种次数的优势,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联合疫苗由于具有一种疫苗可以预防多种疾病的特点,接种后可以对几种疾病产生免疫保护作用,与预防单一疾病的疫苗相比较,因其明显减少了婴幼儿接种疫苗的次数,从而有效减少了接种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受到了儿童家长和医生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