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征求对《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为抢抓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重大机遇,培育壮大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新质生产力,市经济信息委研究起草了《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4年8月29日至9月5日,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24年9月5日18时前实名反馈至邮箱wu_haijia@163.com,修改意见需说明理由。
附件:1. 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
2. 关于《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8月27日
(联系人:吴海佳;联系电话:18725716996,63896259)
附件1
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征求意见稿)
具身智能机器人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市AI及机器人“新星”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关键抓手。为抢抓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重大机遇,培育壮大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新质生产力,特制定本政策措施。
一、构建产业创新体系
(一)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市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不超500万元的专项补助,并按运行绩效进一步给予支持。(市经济信息委负责)支持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结构学与机器人设计、环境交互与自主控制、人机协作与群体智能、虚拟仿真与Sim2Real等方面新建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平台,按相关规定给予政策支持。(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围绕“存算一体”芯片、高性能末端执行器、直线电驱动关节、新型传感器、机器人操作系统等研发方向部署市级科技创新重大重点项目,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市科技局负责)通过“揭榜挂帅”方式重点攻关视觉/力觉/触觉-语言-动作模型、仿真数据引擎、Sim2Real、场景流估计、扩散策略、因果推理、泛化操作等具身大模型生态体系相关技术,榜单支持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市经济信息委负责)
二、加强产品应用推广
(三)精准开放应用场景。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为突破,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分期分批引导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应用场景开放试点示范,与具身大模型企业、本体设计集成企业、相关科研院所等组建联合体,快速打造有一定通用性,可全身移动和双手操作,能解决制造业柔性生产和非标自动化等问题的“重庆造”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品,每个榜单支持金额不超过500万元。(市经济信息委负责)
(四)鼓励整机快速突破。加大力度引育研发实力强、成长性能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研发制造企业。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品纳入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按规定享受首台(套)支持政策;建立我市家庭通用服务机器人优势产品目录,探索家庭通用服务机器人优势产品推广机制。(市经济信息委负责)
(五)加强应用示范推广。利用市级智能化改造政策渠道,对企业在智能化改造中应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达到一定规模的,优先予以支持。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加强与医疗、教育、建筑、养老、市政、特种作业等相关领域合作,通过应用场景开放,开发推广适用性强、规模效益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市经济信息委负责)
三、提升产业生成能力
(六)搭建产业生成平台。支持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联合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有关区县(含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等开发区,以下统称“区县”)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研究分院,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科技成果选种、育苗、孵化、成长、上市提供全成长周期服务,快速生成一批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按规定给予政策支持。(市经济信息委负责)鼓励重点区县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建设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并通过市、区县两级财政给予支持。(市科技局、各区县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业团队和中小企业参与创客中国等创新创业赛事。(市经济信息委负责)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并按规定给予支持。(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品牌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并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奖励;适时将发展成效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纳入全市领军链主企业跨越发展“鲲鹏”行动,“一企一策”给予帮扶。(市经济信息委负责)
四、强化发展要素支撑
(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开源发展,以“揭榜挂帅”方式引导有算力基础和MaaS平台运营能力的企业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和行业组织共建具身智能开源社区,搭建在线仿真平台,综合治理具身智能数据集,支撑具身智能大模型训练,开源大模型参数、核心算法,构建机器人操作系统生态等,并提供增值服务、双版本、云托管、开源孵化等服务,榜单支持总额不超过500万元。(市经济信息委负责)深化产学研合作、产科金融合,加快搭建完善共享制造、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科技金融、产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并按规定对平台运营绩效给予奖补。(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支持标准体系建设。坚持标准先行,支持组建重庆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宣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围绕模块化机器人设计、系统集成、整机型号、精密部件、通用性能、安全可靠、行业应用等方面制修订一批优势特色标准,并对牵头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按规定给予政策支持。(市经济信息委、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实现“引进一个专家或团队,突破一项关键技术” 。(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按职责分工负责)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企业引进的特殊人才可按规定给予支持;紧扣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所需,加强技术攻关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市人力社保局、市经济信息委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有关区县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教联合体。(市经济信息委、市教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重庆市产业投资母基金和产业资本、社会资本、有关区县以市场化方式共同出资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市国资委、市经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鼓励重庆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牵头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按职责分工负责)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针对具身智能机器人开源项目和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融资等服务。(市经济信息委、市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对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及扩大再投资项目,按相关规定给予贴息支持。(市经济信息委负责)
五、加强协调联动
(十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机制和AI及机器人工作组,统筹推进全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定期统筹调度产业发展,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经济信息委负责)支持重点地区组建工作专班,强力推进产业创新发展。(有关区县政府负责)
(十三)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支持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关联配套企业、技术服务单位、检验检测单位、场景开放单位、科技金融机构等共同组建重庆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支持有关区县、开发区和会展企业在重庆承办具身智能机器人会展、大赛等活动;支持相关行业协会、学会、联盟等举办行业会议;支持相关学术机构在重庆举办具身智能机器人国际会议;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会和大型经贸洽谈活动,提升我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实力。(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本政策措施由市经济信息委负责解释,自2025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暂定3年,其中2027年政策可在2028年执行。
附件2
关于《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新星产业、未来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发展该产业需要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并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研产用深度融合、一体化推进部署,不断迭代新技术、壮大新产业。
(一)国家相关政策。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突破下一代智能终端,发展适应通用智能趋势的工业终端产品,支撑工业生产提质增效,赋能新型工业化;要做强未来高端装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突破人形机器人等高端装备产品,以整机带动新技术产业化落地,补齐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短板,夯实未来产业发展根基。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在机器人已有成熟技术基础上,坚持应用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同、生态培育的路径,采取技术分级、产品分代、任务分期的方式,发挥制造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市场规模庞大以及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二)重庆发展氛围。AI及机器人产业是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重点部署的18个“新星”产业之一。2024年3月,袁家军书记在调研我市部分科技型企业时强调,要健全产学研融合推进体系,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4年8月,胡衡华市长在调研重庆市部分重点企业时强调,希望企业抢抓“两新”重大机遇,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拓展机器人在汽车行业应用,推动重庆机器人产业聚链成群。2023年7月,胡衡华市长在两江新区调研时强调,要加快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加强人机协同技术研发,聚集要素资源,打造产业集群。
综上,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市立足实际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起草过程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重庆市经济信息委立足“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需求,结合国家颁布政策和现有政策,充分借鉴市外相关政策,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形成《政策措施》。经多次讨论和反复修改,形成《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目前已征求市级相关部门、市经济信息委机关处室、各区县、重点科研机构、重点企业的意见建议。
三、主要内容
《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共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关于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包括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和推动关键技术攻关。
第二部分关于加强产品应用推广,包括精准开放应用场景、鼓励整机快速突破,以及加强应用示范推广。
第三部分关于提升产业生成能力,包括搭建产业生成平台和加快培育市场主体。
第四部分关于强化发展要素支撑,包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第五部分关于加强协调联动,包括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营造良好发展氛围。